北京:小雨 22℃/15℃ 北风
  首    页
  中国金奖产品
  中国银奖产品
  中国绿色食品
  中国世界遗产
中国世界品牌500强
中国品牌500强
中国最具竞争力品牌
中国绿色之星产品
中国世界地质公园
中国世界名牌产品
中国名牌产品
省市名牌产品
中国有机食品
国家5A级旅游景区
中国世界金奖产品
中国世界银奖产品
中国工业大奖产品
中国环境标志产品
国家4A级旅游景区
中国政府质量奖
中国全国质量奖
省市政府质量奖
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中国驰名商标
省市著名商标
中国工业品牌百强
国家地理标志商标
国家自文非物质遗产
中华老字号
省市老字号
中国专利奖
国家出口免验企业
国家地质森湿公园
中国名牌农产品
省市名牌农产品
国家重点新产品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中国行业品牌榜
 
当前位置:首页>品牌人物

起底郭广昌家族:如何从3.8万做到400亿

中国品牌网 时间:2015-12-12 13:32 来源:本站  作者:张敏    点击量:173次

  中国品牌网讯:1989年,郭广昌 毕业后留在复旦大学的校团委工作。然而,他渴望更广阔的天空,于是准备出国,先后通过了TOFEL和GRE考试,而且还向亲戚借好了出国所需的资金。1992年,上海变成投资和创业的热土。他看到了机遇,放弃了出国的机会。 郭广昌下海创业,与梁信军、汪群斌、范伟和谈剑组成了后来的复星集团“五虎将”,他们用从老师、亲戚、朋友们那里借来的钱,办起了当时还相当少见的信息咨询和调查专业公司——广信科技咨询公司。机遇和努力,使他们赚到了人生第一个100万元。

  郭广昌先后搞过彩色火焰蜡烛、咕咚健身糖、婴儿尿湿报警器,都不成功。眼看着赚来的钱越做越少,他觉得这样下去不是个办法,于是决定做房产销售,想尽办法,愣是为复星赚来了第一个1000万元。 1993年,广信更名复星,毕业于复旦遗传工程系的复星“五剑客”中的汪群斌、谈剑、范伟也在这时陆续加入。经过潜心研究,他们在母校找到了生命科学院研究的一种新型基因诊断产品——PCR乙型肝炎诊断试剂,为复星赚到了第一个1亿元,也开始了复星介入生物医药产业的第一步。

  1998年改制后的复星实业上市,一次即募集资金3.5亿元,郭广昌由此认识到资本市场魅力无穷,开始思索如何将产业与资本对接。

  2002年涉足零售业;2003年进军钢铁业、证券业;2004年屯兵黄金产业;2007年投资矿产业;2011年进入保险业。如今的复星高科技集团如今已成为管理着1350亿元资产的投资集团,涉及医药、房地产、钢铁、矿业、零售、服务业等领域。

  美国保德信旗下的保德信保险公司与复星各自出资50%。至此,中国唯一的一家由民营资本与外资合资的寿险公司浮出水面。这是复星全球化投资的一幕。聘请美国前财长约翰?斯诺做集团顾问,和凯雷合作成立股权投资基金,入股地中海俱乐部。

  让人们印象深刻的片段还包括今年4月,复星集团在纽约四季酒店举办了初入华尔街的晚宴。复星集团董事长郭广昌换下细条纹西装,身着丝质太极服表演了一段太极功夫,这场以柔克刚的中国武术表演透露出一丝气息:44岁的郭广昌正气定神闲地迈向海外收购之路。

  郭派是郭广昌为代表的易太极,马派自然是马云为代表的太极禅。郭广昌的师傅黄宗达,实际上正是马云介绍的。3年前,郭广昌问经常打太极的马云,能否介绍个师傅。马云当时只知道上海有个黄宗达,但并未相见,就随口跟郭广昌说了。没想到,郭广昌还挺认真,竟然坚持打起太极,连高尔夫球都少碰了。后来马云找到陈氏太极传人后,竟然也上了道,还非要推广太极文化。和李连杰、王占海搞出了太极禅。有一天,马云去郭广昌的易太极馆,开了个玩笑,让黄宗达和自己的太极师傅比划比划,看看郭派和马派到底谁厉害。郭广昌旁边打着圆场,差不多就行,别真打啊。

  2004年5月,德隆的资本泡沫破灭后,几乎所有人都在追问下一个会是谁,复星瞬间成为众矢之的。的确,二者有太多相似:多元化;涉足金融和实业;急风骤雨似的收购;握有多家上市公司;子公司孙公司合资公司关系复杂;同样低调不多言的自然人大股东;都是民营企业。没有比这更巧合的了! 2007年,有记者就德隆的问题采访他,一向内敛的郭广昌突然变得十分激动:“你们的前提和基准是什么?”他质问,“你们是不是认为复星跟德隆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德隆比较不幸倒下了,复星应对得比较好,就活下来了?这种前提和想法就是错的。”他淡淡地说道:“德隆不值得拯救。”

  2010年2月,BFC项目地块正式挂牌,竞标者众,以证大为首的和以复星控股的复地为主的两大联合体分别参与,最后由证大以92.2亿元的天价拍得,刷新上海土地出让总价纪录。不过,这笔巨资需要在8个月内付清,而证大的资金实力备受舆论质疑。数月后,地王项目公司成立。复星系以30%的股份出现在股东名册中,并承担了60%、约27亿元人民币的股东贷款。当年10月,该项目公司股权发生变更,此后复星拥有地王50%的股权,承担70%的股东贷款,剩余股权由证大、绿城等持有。在复星的主导下,地王出让金得以在最后期限前付清。

  潘石屹认为他做了一套可以逃脱优先认购权的方案。老潘来我办公室的第一天,他谈了两点,首先他们想要50%的股份,愿意合作,表达了很多善意。另一句话是: 在法律上,他们已经做好充分的沙盘预演。后来我才理解,沙盘预演是什么意思,也就是绕开我的优先认购权,从第一天开始,他就把这些东西想好了。所以我说潘石屹厉害,第一生猛,第二有技巧,第三什么手段都用上。

  12月27日,复星集团的范伟代表复星提出要求,我们才明白复星提出的合作方式是:SOHO要收购8-1项目证大和绿城的权益,必须给复星付5亿元人民币的补偿,同时SOHO多给8-1的项目公司20亿元的超额股东贷款。

  “外滩地王”—外滩国际金融中心8-1地块的一纸判决,宣告复星集团一审胜诉,SOHO中国有限公司先输一仗。一审判决发布几个小时后,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在其个人微博上表示:“我们坚信法律的公正。我们三方(SOHO中国、证大和绿城)决定提起上诉,直到正义得到伸张。”

  郭广昌作为一个多产业投资的推行者,直接、间接控股与参股的公司多达一百余家。对于“复星系”的发展,郭广昌在接受《中国企业家》采访时表示:“复星的确还比较干净,我扪心自问,做得还不错。希望能把复兴做成‘中国的伯克希尔?哈撒韦’。”郭广昌是沃伦.巴菲特长期投资策略的追随者,在许多方面,复星是中国版的伯克希尔.哈撒维,尽管这家运营多个产业的多元投资集团规模较伯克希尔.哈撒维要小。

  复星现在反对两种倾向,一种是文化上的职业经理人主义倾向,就是只讲过程、只讲程序,不问结果;第二种是企业家的轻视职业素养倾向,企业家以“土八路”自居,以“土八路”为荣。所以复星要打造企业家与职业经理人和谐共生的互补型团队。创业型企业家要吸收更多的职业经理人进入自己的核心团队,并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而我们的职业经理人要学会像创业型企业家一样去思考问题。这就是复星对于企业家精神、企业家文化的系统理解。

  从理念上学习巴菲特到如今实现“产业+投资+保险”的模式,是它发展20多年来的新里程。按照郭广昌的设想,伴随着来自保险公司的资金在复星投资中所占比例的不断提高,复星将逐步过渡成以保险公司为核心的资产管理公司。

  “有时候觉得很累,何必呢?也不缺什么,生活质量好像比较差,该怎么安排自己的生活。”在复星集团近期的一次内部会议上,郭广昌谈到“退休还是再创业”的问题时,如此坦言。“完全靠钱,真的很难一直保持那种创业的冲动,真正的动力,一定是来自于你内心深处,你真正认为这样做是有价值的。因此,在复星20年的时候,我们一定要选择再创业,我们一定要重新开始,我们一定有能力、有信心、有干劲,把复星带上一个新的高度。”

  有很多人看不清复星集团的投资逻辑,尤其是在它有了保险这个轮子后,投旅游、投消费,还要收购500家医院。

  但郭广昌说,复星的投资是“形乱而神不乱”,“我们所有的投资都是围绕两个主线:第一个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第二是在这不同的阶段里面,中国人需要生活方式提升所带来的提升,我们的神就这两个。”

  郭广昌,是复星集团这艘资本巨舰的掌门人。他用一年的时间,几乎使自己的财富翻倍。

  截至2014年7月4日,郭广昌通过直接或间接持股11家上市公司,累积的个人财富值为410.34亿元,排在中国财富家族榜第四位,紧随京东商城刘强东(微博) 家族之后,在美的集团何享健家族之前。而去年同期,其累积的财富值尚为214.19亿元,在当年家族排行榜上排名11位。

  从3.8万到400亿

  从1993年的借来的3.8万元作为起步资金,到现在身家超过400亿,郭广昌只用了21年时间,让自己的财富滚雪球般增长,也缔造了一个庞大的财富帝国。

  作为复星国际的大股东,郭广昌持股45.84%。截至7月4日,复星国际股票总市值为567亿元,这也是郭广昌最大的财富来源。通过持股复星国际,郭广昌积累了近260亿元财富。其次通过持有复星医药18.83%的股份获得83亿元财富,通过持有上海钢铁和*ST南钢各23.02%、23.04%的股权,分别获得14.56亿元和14.29亿元财富。

  除了上述4家上市公司外,郭广昌还通过参股另外7家上市公司,积累了超过38亿元财富。分别为豫园商城(持股11.46%),汉森制药(持股3.18%),迪安诊断(持股0.99%),金禾实业(持股1.98%),浙江永强(持股1.30%),佰利联(持股1.10%),民生银行(持股1.14%),其中,尽管仅持有民生银行1.14%的股份,但贡献良多,为郭广昌创造了22.1亿元财富。

  郭广昌的成功,离不开从大学毕业就一起与他创业的几个朋友:梁信军、汪群斌、范伟。

  这个被业内称为“最佳合伙人”的团体不断交出靓丽的成绩单:过去20年,复星投了70余个项目,年回报率超过30%。

  1992年,4人凑足了10万元创建广信科技咨询公司(源于郭广昌和梁信军的名字,1993年更名为复星科技)时,郭广昌是复旦大学团委干部,梁信军是校团委调研部长,汪群斌是生命学院团总支书记,范伟是学校誊印社的经理。

  如果要给郭广昌的创富经历找几个重要的时间点,1992年,是绝对不能缺少的一个。在这一年,邓小平发表了南巡讲话,促使郭广昌放弃出国的计划,决定创业。

  在多年后,郭广昌回忆起来,表示复星的起步就是一个三无企业,没资金、技术和人才。

  如今,当年携手创业的4位同窗好友在复星多元化产业里面独当一面。郭广昌是整个企业集团的灵魂;梁是副董事长兼副总裁,成为复星投资和信息产业的领军人物;汪是复星实业总经理,专攻生物医药;范伟掌管房地产。加上任复星集团监事长的谈剑,梁信军曾称5个人就像5根手指,哪根也少不得。5根手指攥紧,就是一只拳头。

  资本积累

  1994年,也就是创业后的两年内,郭广昌进入房地产、医药行业;又经过4年实业积累,郭广昌和他的团队开始带着公司一步步与资本接轨。

  1998年,复星医药(原上海复星实业有限公司)上市,一次即募集资金3.5亿元;是复星集团的创业和资本积累阶段。

  在让产业与资本对接成功后,郭广昌和他的团队开始尝试借用资本链条扩张产业。

  2001年11月28日,刚刚成立不到一个月的复星投资与豫园商城签署了控股权转让托管协议,复星投资成为豫园商城新的第一大股东,持有13.25%股权,而豫园商城拥有上海童涵春制药厂53.33%的股权。通过收购豫园商城,复星投资间接控制了童涵春。

  截至2014年7月4日,郭广昌在豫园商城11.46%的股权,股票市值为12.18亿元。

  2002年复星涉足零售业;2003年,向钢铁行业、证券业进军,投资宁波钢铁,成立南钢联。2004年,投资招金矿业。2007年投资矿产业;2011年进入保险业,与美国保德信金融集团合资成立复星保德信人寿;截至2012年6月,复星集团涉及医药、房地产、钢铁、矿业、零售、服务业等领域。

  作为一个投资集团,资金来源很重要。但1998年复星医药上市后,这个问题并没有解决。

  “复星医药上市之后,我以为资金问题解决了,的确在2004年以前做得也很好,但是实际上碰到两个问题。第一,中国资本市场的制度建设是不完善的,融资一次和上市一次的成本几乎是一样的。第二,中国银行体系对投资型企业不支持。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中国银行业不支持并购,”郭广昌说,“2004年以后,我们痛定思痛,一定要打开资金渠道。”

  3年后,也就是2007年,复星国际在香港上市,搭建了一个全球化的融资平台。

  打造资金池子

  复星上市后,接下来要走什么路线?这是郭广昌要思考的问题。

  郭广昌和他的团队为复星探索了新的生意模式是:中国动力嫁接全球资源。

  郭广昌多次强调,复星的国际化路径有所不同,并非单纯要收购某个国际一流企业或者控股,而是希望借助中国市场升级的机会、借用中国资本走出去的机遇,与国际一流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共赢的伙伴关系。

  复星这种新的生意模式,有一个先试验后放大的过程。第一单是2010年6月投资Club Med(地中海俱乐部),第二单是2011年5月投资的Folli Follie。在要与凯雷、黑石竞争的时候,复星全球资源整合能力尽管不如他们,但可以以复星优势为核心,去反向整合全球资源帮他们在中国获得增长。

  作为投资集团,资金始终是制约其发展的关键问题。郭广昌面临两种选择,一是自有资金,二是第三方资金,于是与美国保德信成立了保德信基金,GP(普通合伙人)100%是复星来管。但郭广昌并不认为基金这种模式符合复星的投资战略。

  最好的模式是管自己的钱,但是量又不够,怎么办?

  在任何场合,郭广昌从来没有掩饰过自己向巴菲特靠近的野心。这一次,也不例外,他想学习巴菲特,打造自己的第二个轮子,就是以保险为核心的综合金融集团。

  2007年,复星参股永安财险。2011年,复星与美国保德信金融集团合资成立复星保德信人寿。2013年1月9日,复星与世界银行集团旗下国际金融公司在香港地区合资成立的鼎睿再保险公司正式开业。至此,复星集团完成了财险、寿险、再保险“三驾马车”驱动的保险业投资布局。

  更重要的是,2014年5月,复星正式完成收购葡储蓄总行下属保险集团80%的股份。

  “复星现在3000亿元左右的资产,有30%——40%的资产来自于保险。”2014年5月,郭广昌说。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合作加盟 | 招聘英才 | 网站声明 | 网站律师
中国品牌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和个人禁止使用

中品网(北京)国际广告有限公司全权负责运营维护,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4427998

北京环盟国际文化传媒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京ICP备1405693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