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小雨 22℃/15℃ 北风
  首    页
  中国金奖产品
  中国银奖产品
  中国绿色食品
  中国世界遗产
中国世界品牌500强
中国品牌500强
中国最具竞争力品牌
中国绿色之星产品
中国世界地质公园
中国世界名牌产品
中国名牌产品
省市名牌产品
中国有机食品
国家5A级旅游景区
中国世界金奖产品
中国世界银奖产品
中国工业大奖产品
中国环境标志产品
国家4A级旅游景区
中国政府质量奖
中国全国质量奖
省市政府质量奖
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中国驰名商标
省市著名商标
中国工业品牌百强
国家地理标志商标
国家自文非物质遗产
中华老字号
省市老字号
中国专利奖
国家出口免验企业
国家地质森湿公园
中国名牌农产品
省市名牌农产品
国家重点新产品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中国行业品牌榜
 

泉州举办第14届亚洲艺术节

中国品牌网 时间:2015-11-07 14:04 来源:本站  作者:俞辉    点击量:201次

60件中华姓氏现代雕塑作品将在今日展出


展馆中央的大树根象征着“文化之根”


“佛自故乡来”尼泊尔唐卡艺术展现场


50幅摄影作品涵盖各国风土人情

    昨日,在泉州开展第十四届亚洲艺术节等多个展览。

    在这里,你能看到幅尼泊尔国家馆藏级唐卡艺术珍品,也能领略香江风情,从香港回归、李小龙人生等不同视角了解中国香港独特的人文景观;你能从美国、德国、越南、韩国、印度等1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照片中读出亚洲的自然瑰宝和人文景象,还能在姓氏现代雕塑作品中,寻找文化之根……

    现场观展的人们带着新鲜和好奇,在艺术品前久久驻足,仔细观赏。究竟是怎样的艺术盛宴?就请跟随东南快报记者的脚步,一起去看看吧!

    100余幅尼泊尔唐卡艺术珍品惊艳亮相

    昨日,“佛自故乡来”尼泊尔唐卡艺术展在泉州源和1916拓文画廊举行。这是第十四届亚洲艺术节的系列活动之一。100余幅尼泊尔国家馆藏级唐卡艺术珍品惊艳亮相,形式多样,是尼泊尔唐卡艺术精品的一次集中展示。

    “唐卡,是佛文化的代表性艺术载体,也是中华民族民间艺术弥足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现场,策展方的工作人员黄先生说,“尼泊尔唐卡艺术发祥于加德满都谷地的尼瓦尔,带有鲜明的雪山佛国独特的艺术魅力。”

    展出的作品内容涉及政治、宗教、文化、生活等领域,为我们了解尼泊尔国家提供了重要的文化窗口。

    “唐卡艺术家精益求精,不仅在仪轨、度量上下苦功夫,也在绘画技巧上肯琢磨。”黄先生告诉东南快报记者,“尼泊尔唐卡艺术技艺日臻完善,影响深远。”

    不少市民在唐卡艺术品前久久驻足,仔细观赏。通过展览,也让大家近距离体验佛文化的博大与悠久。

    2015年,是中尼两国建交60周年的重要日子,此次“佛自故乡来”尼泊尔唐卡艺术展也旨在为进一步落实中央“一带一路”战略,加深两国文化交流合作,推动中尼两国人民的友好往来。

    领略香江风情,尽在“艺·见香港”文化展

    前日晚上,第十四届亚洲艺术节项目之一——“艺·见香港”大型综合文化展览在市区领SHOW天地创意产业园拉开帷幕。展览将从香港回归、李小龙人生、漫画等不同视角,让展现香港独特的人文景观。

    这项展览以香港文艺为主要内容,充满浓郁的香江风情,是近年来在泉州举办的规模最大的香港文化主题展览。

    首先是“香港——回归祖国18年”主题展,回顾了香港回归祖国18年间,香港与内地关系日趋密切,闽港合作更上一层楼的历史事实,体现香港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配合“引进来、走出去”战略的举措。

    在“武·艺·人生——李小龙”主题展中,则展示了李小龙银幕形象、生平事迹、创作手稿等多种资料,让大家多视角地了解李小龙的成就和贡献,感受这位传奇巨星的不凡人生。

    “李小龙出生于美国旧金山,在香港成长。他是率性自然的电影童星,醉心于钻研武术的汉子,别具魅力的演员。”现场,讲解员为大家介绍道。

    “香港漫画星光大道”则是小朋友和动漫迷的最爱。走过香港漫画星光大道,踏上动漫叮叮车,就如同走进香港原创艺术的时光隧道——老夫子、13点、牛仔、王小龙、华英雄、麦兜都是脍炙人口的漫画形象。

    当然,这里也不乏香港设计界的大咖携手创作的精彩作品。

    在“带回家——香港文化、艺术与设计故事”主题展中,靳埭强、黄炳培、陈幼坚、韩秉华、刘小康、蔡楚坚、区德诚等香港著名设计师携手,设计师,或以香港历史博物馆、香港艺术馆或香港文化博物馆的藏品为蓝本,或以香港的集体回忆作素材,设计饶富创意兼具本地色彩的纪念品,让大家把艺术珍品和流金岁月一并带回家。

    “泉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多元文化宝库,香港是东西方文化荟萃的国际都市。我相信,通过这次展览,能让更多朋友认识香港、了解香港。”出席开幕式的香港特区政府驻粤办主任邓家禧说。

    60件姓氏现代雕塑作品将展出

    昨日下午,东南快报记者来到本次亚艺节举办点之一的泉州源和堂文化创意园,相关的展览活动正在筹备当中。记者探访了即将在今日展出的“中华姓氏现代雕塑展”。

    现场,工作人员正在紧锣密鼓地布展。场馆内已经摆放了60件中华姓氏现代雕塑作品。据介绍,这些作品是由艺术家李延贵历经8年创作的作品中的一部分,以不锈钢为材质,以汉字为基础,用现代雕塑的手法,立体地诠释汉字的图形,全方位地展现汉字的精髓。以史前文字为初形,摄取甲骨文、鸟虫文、籀文、钟鼎文、金文,为创作元素,将平面书写的姓氏文字注入新的思想、新的理念、新的元素,鲜活有力地站立起来。

    “这次的雕塑展以‘文化寻根’为主题。”承办方华光姓氏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其萃介绍,作为东亚文化之都,泉州深厚的多元历史文化和著名侨乡之美誉交相辉映。姓氏是人们追本溯源、寻根问祖的图腾符号。

    除了雕塑展,展馆的后半部分将举办“重走海丝路系列影展”。“泉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东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终点。中国姓氏遍布全球,而我们选择重走海丝路是为了传播姓氏文化,如今我们已经走过了海丝之路沿线的5个国家。”吴其萃说。

    “除了这些大件的雕塑作品以外,我们还以这些作品为原型,设计制作了工艺品,包括3D打印雕塑摆件、合金挂饰、烤瓷摆件、水晶内雕摆件、水晶内雕挂饰等。”华光姓氏文化有限公司总经理许海告诉记者,市民可根据不同姓氏单独定制。

    东南快报记者了解到,3D打印工艺品开模费大约为4500元左右,由于3D打印的成本相对较高,每个雕塑摆件的价格按克计算,每克的价格14元,最大规模的售价是800元左右,最小规模的售价是300元左右。目前3D打印雕塑摆件已经制作出了4个姓氏,包括王、吴、陈、刘,还有16个姓氏正在制作当中。

    水晶内雕摆件的规格是16厘米高,8厘米宽以及8厘米长,加上2厘米的底座,售价大约为200元,而水晶内雕挂饰的规格是2.5厘米长、2.5厘米宽以及5厘米高,售价大约是20元左右。

    50幅摄影作品涵盖各国风土人情

    亚洲拥有灿烂的文明和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为多角度展示亚洲文化的全新形象,第十四届亚洲艺术节组委会联合中国文化网在艺术节创新板块“网络亚艺节”上推出为期三个月的“乐享中国—发现亚洲艺术之美”全球征集活动。

    活动以新媒体平台为载体,面向全球网友征集图片和视频作品,得到海内外网友的高度关注,共收到了来自美国、德国、越南、韩国、印度等10余个国家和地区,600余位中外网友的原创图片、视频、论坛和脸书贴文共700多份,其中不乏具有专业水准的摄影作品。这些作品记录了作者眼中的亚洲各地之美,生动地呈现了亚洲独具魅力的自然瑰宝和人文景象。

    昨日,主办方从应征摄影作品中甄选了部分优秀图片,在本届亚洲艺术节期间进行线下展示。展览共分4部分,展出作品50幅,内容涵盖风土、人物、表演和工艺等方面,集中展示亚洲各国文化艺术的优秀传统与创新发展。希望籍此让人民群众领略亚洲文化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成就,进一步促进中国与亚洲其他国家的文化交流和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

    东南快报记者在展览馆看到,这些展出的照片背后似乎都在讲述着一个个精彩的故事。其中一张照片展示了新疆维吾尔族艾德莱斯丝绸传统制作工艺,还有一张以“中国梦,少年梦”命名的照片展示了一名男孩在把玩红色纸龙。还有一张拍摄了甘肃省兰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馆里展示的秦腔脸谱。这些照片都反映了各个国家和地区的风土人情以及地域特色。

    招贴海报大赛作品展融入了闽南文化元素

    而随着第14届亚洲艺术节在中国泉州的举办,泉州的闽南文化元素和海丝文化元素受到广泛的关注。

    第十四届亚洲艺术节国际招贴海报大赛围绕本届艺术节的主题“情系亚洲、逐梦海丝”,向海内外征集设计作品,在应征的近500件作品中,国内外设计师纷纷用图像来展示泉州多彩的地缘文化,尝试在闽南传统地域文化背景的基础上,发现泉州与亚洲其他地域之间多元交叉的文化底色,充分展现主办地(泉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城市之一和中国首个“东亚文化之都”的文化元素。

    从这些来自海内外的作品中,设计的丰富多元性和视觉风格令人赞叹,设计师们以其卓越的创造力和丰富的想象力来寻找泉州的“文化视觉”与当代设计艺术的联系。

    “本次展览仅仅是泉州与亚洲设计艺术交流的一个开端。通过这次活动,我们看到海内外艺术家们在重新发现泉州,发现这一千年古城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承办方泉州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相关人士表示。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合作加盟 | 招聘英才 | 网站声明 | 网站律师
中国品牌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和个人禁止使用

中品网(北京)国际广告有限公司全权负责运营维护,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4427998

北京环盟国际文化传媒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京ICP备1405693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