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小雨 22℃/15℃ 北风
  首    页
  中国金奖产品
  中国银奖产品
  中国绿色食品
  中国世界遗产
中国世界品牌500强
中国品牌500强
中国最具竞争力品牌
中国绿色之星产品
中国世界地质公园
中国世界名牌产品
中国名牌产品
省市名牌产品
中国有机食品
国家5A级旅游景区
中国世界金奖产品
中国世界银奖产品
中国工业大奖产品
中国环境标志产品
国家4A级旅游景区
中国政府质量奖
中国全国质量奖
省市政府质量奖
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中国驰名商标
省市著名商标
中国工业品牌百强
国家地理标志商标
国家自文非物质遗产
中华老字号
省市老字号
中国专利奖
国家出口免验企业
国家地质森湿公园
中国名牌农产品
省市名牌农产品
国家重点新产品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中国行业品牌榜
 

西安启动创建森林城市十大工程 年内建设4大森林

中国品牌网 时间:2023-02-21 04:23:22 来源:本站  作者:中国品牌新闻社   点击量:248次

“西安是一个千年古都,如今我们沿着二环看去全都是高楼耸立的‘水泥森林’,不见树木不见绿色,这种景象能是适居城市吗?”昨天上午,西安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领导小组召开全市创森工作推进会,副市长张宁在会议上深有感慨地说,“一个城市忽视了对绿色和树木的保留,那一定不会是让人宜居的城市。”

  “人们都愿意生活在绿地覆盖、生态环境好、空气清新的环境中,这样才会令人心情舒畅。”张宁说,为了让市民生活得更加舒适,让西安城充满绿色,西安市委市政府作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重大决策。2014年,全市计划完成郊区造林绿化9万亩、村庄绿化160个,城区新增绿地750万平方米、建设12座公园、小广场84处、立体绿化143处24万平方米。张宁说,“创建森林工程对一个城市来说相当是造肺,非常重要,这些工程完成后,西安城市将满目绿色,处处见花。”为实现这些目标,在推进会上,西安市正式部署并启动了今年实施创森十大工程任务。同时,西安市考核办已将2014年创森计划任务纳入市级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对完成任务好的单位要给予表彰奖励,对完成任务较差的单位要进行通报批评,并要启动问责机制追究相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

  城区增绿工程全市新增绿地750万平方米,建设公园12座,建设小广场84处,立体绿化143处,绿化城区道路177条,建设防护林带197万平方米,建设生产绿地16.5万平方米。

  绿色廊道工程通过河流水系、道路绿化和其他路渠绿化,建成以长安八水和国、省、县、乡道为骨架的绿色廊道网络体系。内容包括:河流水系绿化:结合渭河、灞河、沣河、黑河、石川河等河流综合治理,对河堤堤顶及护堤地进行绿化,绿化面积8400亩。

  乡村绿化美化工程以“三化一片林”绿色家园建设为主要内容,开展庭院绿化、街道绿化、路渠绿化和片林建设,绿化面积1.5万亩,完成全市160个村的绿色家园建设,其中:户县57个,长安区34个,周至县25个,临潼区17个,蓝田县12个,阎良区6个,高陵县5个,灞桥区4个。

  台塬坡面绿化工程在骊山至洪庆、白鹿原和秦岭北麓浅山完成造林22914亩。其中:骊山至洪庆直观坡面完成造林14328亩、白鹿原直观坡面完成造林1000亩、秦岭北麓浅山直观坡面完成造林7586亩。

  都市水源涵养林保护工程加强全市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资源管护等工作,切实保护好574.84万亩森林资源;完成造林绿化1.1万亩,其中:周至县0.6万亩、户县0.3万亩、蓝田县0.2万亩;开展封山育林2.5万亩、低效林改造0.35万亩、中幼龄林抚育1.5万亩。

  自然保护区与森林公园建设工程森林公园将建设玉山森林公园、翠峰山森林公园、紫云山森林公园、白鹿原森林公园4个森林公园,提升改造现有太平国家森林公园、朱雀国家森林公园、洪庆山国家森林公园、王顺山国家森林公园、黑河国家森林公园5个森林公园,完善森林公园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升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

  湿地保护工程通过建设、改造湿地,完成渭湿地、灞河灞桥段湿地、灞渭湿地、黑渭湿地、泾渭湿地等5个湿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湿地保护,新增生态水面2500亩,湿地面积6080亩。使湿地生态环境得到全面恢复和保护,自然修复能力进一步增强,湿地生态系统的各种功能和效益得到有效发挥。

  林业产业富民工程通过特色经济林果产业基地、苗木花卉产业基地、林下经济双增富民基地、特种动物养殖基地、专业合作社和林产品加工经营产业建设,发展森林生态旅游,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森林生态文化建设工程建设翠华山地质文化教育园、秦岭生态文化教育基地和森林生态科普教育基地等3个森林生态文化园;建设浐灞湿地生态文化综合园和沣渭湿地生态休闲文化园等2个湿地生态文化园;遗址生态文化园规划建设周丰镐、汉长安城等遗址生态文化园等。

  森林资源安全能力建设工程通过完善森林防火能力、有害生物防控体系、执法体系、技术服务体系、生物多样性保护能力和管护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森林资源安全能力,保障城市森林健康发展。

  今年,西安全市范围内建设洨河生态公园、高新湖公园、小峪沟水库河道公园、唐城墙遗址公园(翠微苑小区段)、航天基地星河运动公园(续建)、鹦鹉湖公园、临潼区马陵冢公园、阎良区滨河公园、潭滨公园Ⅱ期、周至县乐天公园、沙河公园Ⅲ期、西安市红光公园等12座。完成后,西安市将新增公园绿地200多万平方米。

  洨河生态公园:位于规划的三星厂区南侧,占地面积约125万平方米,绿化面积约90万平方米,河道占地面积19万平方米。计划2014年上半年建成。届时,一座城市滨水生态森林公园将为市民提供新的休闲好去处。

  高新湖公园(软件新城一期):位于经二十二路,占地面积74500平方米。将依托沣惠渠得天独厚的水资源,形成以溪流和大型水面结合的自然循环活水景观,建成水面面积达800余亩的高新湖。2014年年底完成一期建设,2017年全面建成。

  小峪沟水库河道公园:位于西安市临潼区斜口街办辖区内。总绿化面积约为4万平方米,计划2014年春季开始施工,6月底建成开放。

  唐城墙遗址公园(翠微苑小区段):位于大唐不夜城南500米,是唐代长安城的南城墙所在地。新建的翠微苑小区段,建设面积约3万平方米,公园绿化面积约1.6万平方米,2014年10月1日前完成并对外开放。

  航天基地星河运动公园:位于距航天城中湖公园500米的雁塔南路南段,占地96亩,2010年开始建设,2013年12月28日局部开园,2014年计划继续完善建设,全部建成后,服务半径将涵盖周边两公里区域,净化空气,美化周边环境。

  鹦鹉湖公园:地处西安临潼国家旅游休闲度假区内,位于芷阳三路弯道处,总占地面积约150亩。是一座集生态保护、文化展示、休闲游憩于一体的汉文化主题公园,2014年主要对公园进行补植养护和管理。

  临潼区马陵冢公园:位于临潼区北田街办马陵村,占地面积330亩,绿化面积108亩。计划2014年6月底动工,2016年年底建成开放。

  阎良区滨河公园:位于阎良城区东北石川河上游地段,总长约7.7公里,总面积约8419亩,形成“四季常绿、三季有花、层次丰富、一望无际”的石川河特色风光。2014年将完成绿化面积800亩,2016年全部建成。

  潭滨公园:位于西安市户县县城东面,工程包括景观绿化,河道治理等。公园建设面积13.6万㎡,其中水面面积6.2万㎡,绿地面积7.4万㎡。2011年4月5日动工,今年5月底全面完成。

  周至县乐天公园:位于周至县城北部,占地约70亩,绿地面积2.45万平方米,新增2.4万平方米的绿化面积。目前,主体建设已经完成,今年将进一步完善配套设施,将其打造为县城北部的休息、赏景、健身、游憩的城市公园。

  沙河湿地公园(三期):总长度约4.6公里,东接沙河公园二期示范段,西至金周大道沙河桥西400米处,全长3.4公里。目前形成水域面积400亩,绿地面积900亩,最终将形成数千亩的水面及近万亩的绿地。

  西安市红光公园(原阿房宫公园):位于红光路以北,占地面积703亩,其中公园用地503亩,预留老年公寓用地200亩,计划今年建成,届时将成为西郊最大的城市生态森林公园。

  为此,建设三大生态旅游产业集群和环山田园休闲产业带。它们是:

  古都生态旅游产业群:以汉城湖遗址公园、大明宫遗址公园、曲江池遗址公园、唐大慈恩寺遗址公园、唐城墙遗址公园、秦二世陵遗址公园、寒窑遗址公园、木塔寺生态遗址公园、青龙寺、环城公园等为载体,开展以“秦风汉韵”、“大唐盛世”等历史文化特色为主格调的生态旅游。

  东部生态旅游产业群:以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华清池等古人文景观和骊山、洪庆山自然景观为依托,以特色农业观光为陪衬,建设紫云山森林公园、玉山森林公园、旌详国际狩猎场和白鹿原森林公园休闲旅游观光带,发展以森林公园、休闲农业观光为主的生态旅游。

  秦岭生态旅游产业群:开发建设翠峰山森林公园和朱雀—太平森林生态旅游与疗养度假区,提升改造太平国家森林公园、朱雀国家森林公园和黑河国家森林公园,发展以森林公园、休闲农业观光为主的生态旅游。

  环山田园休闲产业带:在关中环线沿线发展休闲农业面积10万亩,发展旅游观光农业园区20个,重点培育秦岭北麓、渭河沿岸2条休闲农业产业带和白鹿原、杜陵塬、荆山塬3个休闲农业示范区,加快形成西安市休闲农业“两带三区”发展新格局。在秦岭北麓重点打造周至厚畛子古镇、蓝田玉山古镇、蓝田葛牌古镇3个特色古镇和户县阿姑泉农业观光村、户县化羊庙村遗址2个美丽山村。建设鼎湖延寿宫、白鹿影视城、玉山酒庄3个田园休闲项目。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合作加盟 | 招聘英才 | 网站声明 | 网站律师
中国品牌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和个人禁止使用

中品网(北京)国际广告有限公司全权负责运营维护,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4427998

北京环盟国际文化传媒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京ICP备1405693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