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小雨 22℃/15℃ 北风
  首    页
  中国金奖产品
  中国银奖产品
  中国绿色食品
  中国世界遗产
中国世界品牌500强
中国品牌500强
中国最具竞争力品牌
中国绿色之星产品
中国世界地质公园
中国世界名牌产品
中国名牌产品
省市名牌产品
中国有机食品
国家5A级旅游景区
中国世界金奖产品
中国世界银奖产品
中国工业大奖产品
中国环境标志产品
国家4A级旅游景区
中国政府质量奖
中国全国质量奖
省市政府质量奖
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中国驰名商标
省市著名商标
中国工业品牌百强
国家地理标志商标
国家自文非物质遗产
中华老字号
省市老字号
中国专利奖
国家出口免验企业
国家地质森湿公园
中国名牌农产品
省市名牌农产品
国家重点新产品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中国行业品牌榜
 

“一带一路”上的知识产权尖兵——中国铁建

中国品牌网 时间:2015-10-26 09:00 来源:本站  作者:姚越    点击量:169次

  中国品牌网讯:今年年初本格拉铁路全线通车时当地报纸上登载的一幅漫画含义深长,“上帝只制造天和地,其他的交给中国人。”。全长1344公里的本格拉铁路横贯安哥拉全境,是中国继援建坦赞铁路之后,在海外修建的最长铁路。这条铁路从设计到施工,全部由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国铁建)下属子公司完成;小到螺丝钉,大到机车车辆,99%的物资从国内采购,树立了“中国建造”的金字招牌。

  在“一带一路”战略的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国门。相较于其他企业,中国铁建的员工们心中多了一份自豪与自信。这份自信,源于中国技术所代表的知识产权实力。“为实现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做大做强做优企业,中国铁建必须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切实做好专利工作,探索专利运用新业态,支撑经济发展新常态。”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韩风险在接受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专利战略实现蜕变

  近年来,随着“走出去”战略的不断深入,特别是面对“一带一路”的巨大机遇,中国铁建的海外业务规模不断扩大。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底,中国铁建在海外共完工铁路项目30多项,建成铁路总里程约7500公里,合同总额超过40亿美元,对推动中国高铁“走出去”产生了重要影响。“这些成绩的取得,最大的依靠就是中国技术、中国实力、中国品牌。”韩风险说,企业要想真正“走出去”,首先就要让自主知识产权走出去。为了实现这一点,中国铁建着实下了一番苦功。

  从1994年提交第1件专利申请开始,中国铁建的专利工作完成了从无到有,从概念到应用,从局部到战略的蜕变。自2010年实施创新与专利一体化战略以来,中国铁建专利申请量从417件增长到6392件;有效专利从321件增加到4887件;专利开发由单一、无序到批量式、订单式研发,形成企业核心技术专利池,专利质量同步大幅提升,连续4年获5项中国专利优秀奖。2013年,中国铁建成为第一批国家专利导航试点企业。

  “要想思考清楚技术与产业的发展路径,必须在技术研发中以专利的视角进行超前布局。”韩风险向记者介绍,以铁路行业的核心装备大型养路机械为例,中国铁建团队从国内外2万余篇专利文献着手检索分析,发现了其技术空白点,开发了系列产品,提交了158件专利申请,其中发明专利申请67件。再以中低速磁悬浮铁路为例,在设计初期,中国铁建就与国家知识产权局相关机构签订了专利挖掘与布局合作协议,以检索分析为基础,在F型导轨、轨道梁、接触网等15个技术分支开展订单式研发,构建中低速磁悬浮技术领域专利池。

  在以上工作的基础上,中国铁建搭建了专利协同运营平台进行实施转化。以自主研发的高速铁路900吨简支箱梁为例,在“制、运、架、造”四大关键技术取得突破,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累计提交专利申请100余件;使用该技术架设的桥梁近3000公里。近3年,通过专利许可,累计创效4000多万元。“让专利产品化,产品市场化,既符合专利的独占性,也符合市场规律。可以说,专利运营为企业打造了新的经济增长点。”韩风险说。

  把握机遇寻求共赢

  在专利运用的过程中,中国铁建也交过学费。几年前,在阿尔及利亚东西高速公路施工中,中国铁建在路基支挡中采用了预制六菱型混凝土块作为景观挡土墙。虽然当地市政工程普通采用这种预制混凝土块,然而这项技术却涉及了外国一家公司在阿尔及利亚拥有的1件专利。由于预警分析不到位,中国铁建在施工中陷入不利境地。虽然该案得以妥善处理,但韩风险却发现了中国铁建在专利风险规避中的不足之处,决心吸取这一教训。

  2014年7月通车运营的土耳其安伊高铁二期工程,是我国在海外修建的第一条高速铁路。中国铁建作为牵头单位,与铁路装备、运行控制、牵引供电等企业共同出海。在项目前期,中国铁建就系统地检索分析了土耳其的专利情况,建立了专利风险预警机制和纠纷应急预案,在铺轨、电气化和通信领域提交了45件专利申请,相关企业提交了上百件专利申请,这些专利为工程的顺利进行扫除了障碍,为保护技术成果提供了法律依据。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类似的情况并不少见。谈起“走出去”的知识产权竞争形势,韩风险感慨良多。“企业驰骋国内外市场靠专利,与竞争对手博弈也要靠专利。今天,作为新的经济体,我们要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输出,竞争对手多,形势复杂。”他认为,我国高速铁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发展模式,使得专利成为国外企业关注的焦点和“走出去”的敏感话题。

  “目前我国整个铁路产业的专利数量与国外相比存在差距,尚未形成海外布局规模,国内相关企业需统筹考虑风险防控和专利布局,在专利的许可、转让、投融资等方面采取应对措施。”韩风险表示,在未来“一带一路”建设中,铁路产业应发挥中国企业的合力优势,本着自愿参与、互利共赢的原则,围绕铁路产业链上下游核心技术和产品,逐步建立订单式知识产权研发体系、构筑和运营产业专利池、推进知识产权与标准的融合、实现共同防御知识产权风险,为铁路产业“走出去”保驾护航。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合作加盟 | 招聘英才 | 网站声明 | 网站律师
中国品牌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和个人禁止使用

中品网(北京)国际广告有限公司全权负责运营维护,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4427998

北京环盟国际文化传媒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京ICP备1405693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