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小雨 22℃/15℃ 北风
  首    页
  中国金奖产品
  中国银奖产品
  中国绿色食品
  中国世界遗产
中国世界品牌500强
中国品牌500强
中国最具竞争力品牌
中国绿色之星产品
中国世界地质公园
中国世界名牌产品
中国名牌产品
省市名牌产品
中国有机食品
国家5A级旅游景区
中国世界金奖产品
中国世界银奖产品
中国工业大奖产品
中国环境标志产品
国家4A级旅游景区
中国政府质量奖
中国全国质量奖
省市政府质量奖
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中国驰名商标
省市著名商标
中国工业品牌百强
国家地理标志商标
国家自文非物质遗产
中华老字号
省市老字号
中国专利奖
国家出口免验企业
国家地质森湿公园
中国名牌农产品
省市名牌农产品
国家重点新产品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中国行业品牌榜
 

重视专利,企业未来才能当上“裁判员”

中国品牌网 时间:2015-11-25 08:02 来源:本站  作者:姚越    点击量:134次

  中国品牌网讯:有外媒报道,富思收购Mifsit,能够就此拥有一个完善的技术平台,该平台已经解决了包括电池续航时间在内的可穿戴设备研发的技术难题。这是富思集团打的算盘:砸下2.6亿元,获得一张通往可穿戴市场的门票,实现企业的转型。

  专利战暂时不会爆发,企业并购或频现

  这样的新闻,在智能可穿戴领域将会出现得越来越多。

  赛迪智库电子信息产业研究所研究员耿怡说,在智能可穿戴行业出现“杀手级”应用之前,“专利战”还打不起来;不过,围绕专利所进行的企业之间的合并、收购与被收购,可能会越发常见。“这是在大战爆发之前进行专利储备,算是企业在排兵布阵。”耿怡说。

  专利战还有多远?极客网智能硬件领域负责人、极客咨询CEO尹兴隆告诉科技日报记者,目前各大巨头也纷纷布局智能硬件可穿戴行业,但他们还没有创造出足够大的盈利空间。“一旦用户认为,我真的需要智能硬件,智能硬件像智能手机这样成为一种必需品,整个市场的产值才会起来。”有了产值,才需要争夺市场,才有了竞争的“销烟”。“现在用户对产品的认知和接受程度还不高,市场发展还不够成熟,如果现在就开始打专利战,结果会是两败俱伤。”

  在市场的开拓和培育阶段,企业往往会比较大方,对别家厂商使用专利持有开放态度。“其实,当越来越多人使用我的专利的时候,我就自然而然地成为市场的引导者。”

  “山雨欲来风满楼”,在列强环饲的智能可穿戴行业,中国企业目前要做的,恐怕不是急着去彼此厮杀,而是互相合作。尹兴隆解释说,只有当整个产业链都强大起来的时候,中国厂家才能跟外国厂商抗衡,目前,正是苦练内功的时候。

  专利数量不少,关键领域欠缺

  不过,在智能可穿戴行业,中国厂家与国外竞争对手相比,真的差距明显吗?

  “从专利数量来看,我们应该位于全球前列。再去仔细分析的话,在人机交互、界面显示和电池管理这些关键的技术点上,我们没有多大优势。”耿怡说。

  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的寇利敏等人曾分析过智能可穿戴设备申请人和重点专利。他们以中国专利文摘数据库和德温特世界专利索引数据库作为主要数据来源。寇利敏等人发现,在智能可穿戴设备领域,中国的专利申请量位居技术原创国排名首位;而从申请人分布来看,还没有出现“一家独大”的局面,各申请人所申请的专利数量比较平均,领域分散。申请人中,有像智谷睿拓这样的技术服务公司,也有联想、小米等智能手机公司,还有宇龙等计算机通信公司。

  鲁秋艳曾在《知识产权报》上撰文指出,如今可穿戴设备行业研究的技术关键点在于如何实现低功耗、长续航,如何进行小面积高性能器件的开发,如何与智能手机连接或者独立运作等方面。据其分析,在提供高性能低功耗器件、提供无线传输技术和显示成像技术方面,主要的专利申请公司还是国外公司,比如高通、英特尔和意法半导体等。

  而在智能可穿戴技术的中国专利申请中,排名第一和第二的分别是意法半导体和微软公司,而且,大部分国外电子与通信公司在中国申请的专利数量极少,少有中文同族,“国外公司在中国的专利布局才刚刚开始。”和寇利敏等人一样,卢秋艳同样发现,我国的专利申请人比较分散,能持续深入研究的企业和单位较少。

  无可否认的是,在可穿戴设备领域,中国企业的专利布局并不晚。再加上市场庞大,投融资机制逐渐完善,市场运作日趋规范,耿怡认为,至少,国内企业并没有输在智能可穿戴领域的起跑线上;如果加把劲,还有超越和引领的机会。

  重视专利,企业未来才能当上“裁判员”

  “智能硬件的核心专利,硬件层面上,在于芯片和感应器;软件层面,则在于对采集来的数据进行筛选和分类的算法。”尹兴隆这样分析。

  没有核心专利,则意味着企业无法摆脱“追随者”的尴尬地位。“因为所有的硬件和软件技术标准,都不是你制定的;你只能去追随和遵守别人的规则,无法确立一个以你为主的竞争原则。”

  简单来讲,就是在关键领域,“说不上话”。游戏世界的架构已经由别人搭好,你充其量只能算是一个优秀玩家。“目前,企业都是在某些功能点上进行创新,去申请专利,但这些专利还是比较边缘。”尹兴隆表示,可行的做法是进行专利池的建设,相关企业或者机构来组成一个专利联盟,以消除专利实施中的授权障碍,降低获得专利许可的交易成本。耿怡也认为,专利池的建设是有必要的,不过专利池要怎么建,什么样的企业拿着什么样的专利“入池”,都需要认真思考和规划。

  当各种专利涵盖的范围足够广泛,即使核心专利掌握在大佬们手中,企业也可以从其他方面入手,进行全产业链的充分覆盖,在智能可穿戴设备的某些功能点上发力,在硬件以外的其他体系上,成为标准的制定者和引领者。“中国智能硬件产业对专利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着他们在未来,是否既可以当裁判,也可以当选手。”尹兴隆强调。

  耿怡也告诉科技日报记者,就算现在看来,有些专利貌似“边缘”,但日后可能会带来难以想象的后续效益,因而企业也要具有专利意识,既要注意在产品研发过程中规避侵权风险,也要对自家的创新成果进行保护。“政府也可以考虑在这一方面给予一些特殊政策,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或一些快速发展的行业,在它们的专利申请方面开通绿色通道。”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合作加盟 | 招聘英才 | 网站声明 | 网站律师
中国品牌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和个人禁止使用

中品网(北京)国际广告有限公司全权负责运营维护,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4427998

北京环盟国际文化传媒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京ICP备1405693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