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小雨 22℃/15℃ 北风
  首    页
  中国金奖产品
  中国银奖产品
  中国绿色食品
  中国世界遗产
中国世界品牌500强
中国品牌500强
中国最具竞争力品牌
中国绿色之星产品
中国世界地质公园
中国世界名牌产品
中国名牌产品
省市名牌产品
中国有机食品
国家5A级旅游景区
中国世界金奖产品
中国世界银奖产品
中国工业大奖产品
中国环境标志产品
国家4A级旅游景区
中国政府质量奖
中国全国质量奖
省市政府质量奖
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中国驰名商标
省市著名商标
中国工业品牌百强
国家地理标志商标
国家自文非物质遗产
中华老字号
省市老字号
中国专利奖
国家出口免验企业
国家地质森湿公园
中国名牌农产品
省市名牌农产品
国家重点新产品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中国行业品牌榜
 
当前位置:首页>品牌战略

解读“旅游+”

中国品牌网 时间:2023-02-21 03:16:54 来源:本站  作者:中国品牌新闻社   点击量:118次

  中国品牌网讯: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发表署名文章《开明开放开拓,迎接中国“旅游+”新时代》,近日成为旅游领域热议的话题,广受旅游业界的积极评价。这表明,正如李局长所言,我国正在迎来一个“旅游+”的新时代。但也有观点认为“旅游+”不是一场革命,不能与“互联网+”同日而语,认为“旅游+”影响的仅仅是消费。笔者认为,冷思考是必要的,也是合理和客观的,但也要更全面深刻分析,防止对“旅游+”浅读、偏读和误读。

  ▶“旅游+”能否带来深刻的变革?能否放到与“互联网+”同样的高度来全面认识?

  从表面来看,很多人会认为“旅游+”不可能放到与“互联网+”同样的高度来讨论。互联网才是人类社会的一个变革,因为互联网无处不在,成为这个时代的技术特征和动力源泉。因此,有观点认为“旅游+”仅仅会带来消费的变革,不带来经济和社会变革。这种观点低估了旅游的力量和巨大的综合功能。长期以来,我们关于旅游的认识经常停留在简单的消费层面,对旅游的综合功能更多停留在经济和就业等方面,对旅游带来的深远影响认识不足。实际上,互联网以其无处不在的技术力量,通过“互联网+”全面深刻地改变世界;旅游则以其强劲的市场力量,以根植于民众的人文交流优势,以对美好生活追求的强大动力,通过“旅游+”给世界带来深刻影响。旅游带来了人群之间、民族之间、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直接交流互动融合,已成为一种超越地域、超越国界、超越阶层、超越种族、超越宗教信仰、超越不同文明的巨大力量,加速世界不同人群的交流融合。

  有些人之所以低估旅游的力量,因为旅游对经济、社会、文化、生态乃至政治的影响经常是润物细无声的。如果说,“互联网+”带来的影响如浪潮,“旅游+”带来的影响则润物细无声,点点滴滴融入每个人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之中,从而深远地影响世界。“旅游+”将产生新的经济形态、新的业态组织模式,并提高经济运行的效率;“旅游+”将“+”出新的的生活形态,形成新型的研学、养老、休闲和健身等模式;旅游带来一个大流动的社会,催生新的社会组织形态。旅游的功能是综合性的,将会带来全面深刻的影响和变革。在“五位一体”建设、“五化”统筹发展中,旅游业可以发挥巨大的市场力量,有很强拉动能力、渗透能力、融合能力和整合能力,具有催化、优化、集成、放大作用,具有“搭建平台、构建渠道、促进共享、提升价值、提升效率”等综合功能。

  随着旅游发展进入大众化、常态化、国际化、社会化、产业化发展的新阶段,“旅游+”可以充分利用巨大市场力量,充分利用活跃市场机制推进,为“+”各方搭建巨大的供需对接平台,拥有不竭的内在需求动力。在嫁接后会焕发勃勃生机,将在“+”中实现自我发展、不断持续放大、实现有机生长。不断创造价值、放大价值的“+”,不断发生化学反应,“+”出新的价值、新的惊喜,产生“1+1>2”的效果。更重要的是,旅游“+”的过程就是一个人力资本开发、创造力激发的过程。“旅游+”的核心是促进人的发展,实质是通过人来实现“+”,又通过“+”更好地服务人。

  跨界融合是这个时代的本质特征,提出“旅游+”,可以说是“互联网+”思维在一个行业的具体应用和实践,是时代特征的具体产业体现,是时代语言的行业表达。提出“旅游+”,不但丝毫不影响“互联网+”的国家战略地位,如果我们每个行业、产业和领域,都能主动采取这种“+”的开明理念和开放思维,就能够更好地整合资源,更好地实现融合发展。

  经过35年的快速发展,我国旅游业已经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已经具有巨大的能量和越来越综合的功能。各行各业各个领域,都可以推进各自的“+”,这是在跨界融合的时代背景下,在“互联网+”的时代语境下,对每个产业与其他产业和领域融合发展的概括总结。但在各种产业和领域中,应该说除了互联网,“旅游+”效应是最直观、最丰富、最有活力的领域之一。

  ▶提出推进“旅游+”的现实意义何在?

  “旅游+”不是简单制造了一个名词,对“旅游+”的认识和理解,不能简单化、概念化、表面化。

  提出“旅游+”是一个重要的理论创新,是对旅游发展新实践的理论总结,体现了对旅游业的认识达到新的高度和深度,使我们对旅游业融合发展的认识更加简洁、更加直接、更加明晰。这是重要的理论贡献,也更是实践工作的方法创新,有很强的实践引领价值。“旅游+”是以旅游业为主体和主导的“+”,“旅游+”的本质实际是相关产业和领域发展的旅游化。

  从融合发展到“旅游+”,是旅游主体意识、主动作为、主导作用的升华,也充分体现旅游系统的行业自信、产业自信、事业自信之上的理论自信,是对大旅游的自信表达。这种自信具有重要的精神价值,也对推进“互联网+”思维广泛应用具有重要示范意义。

  “旅游+”是一个实践指向性很强、行动引领性很强的创新。“旅游+”打开一扇窗,让我们认识旅游外的世界;“旅游+”打开一扇门,让我们找到旅游拓展创新的空间;“旅游+”打开一把锁,让我们打开禁锢的观念和体制机制;“旅游+”打开一片天,让我们更清晰地找到旅游转型升级的新方向。“旅游+”是一个战略性、方向性、引领性、实践性都很强的命题。更重要的不是学术争论,尽管这也很重要,更重要、更期待的是引起各主体参与的实践和行动。

  “旅游+”是旅游业转型升级的创新空间和主攻方向,是旅游投资、旅游消费的新热点、新亮点,是拓展旅游发展的新空间,是产品业态创新的主攻方向,是旅游转型升级的新动力,是整合资源的纽带。培育旅游大产业,关键是要做好做足“旅游+”这篇大文章。乡村旅游、农牧旅游、水利旅游、工业旅游、林业旅游、商务旅游、研学旅游、医疗旅游、养老旅游、健康旅游、休闲度假、文化旅游等,是“旅游+”的重点领域。“旅游+”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最活跃的领域之一。“旅游+”催生新的经济形态,并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环境。成功的涉旅企业,其创业传奇大都与“旅游+”有关。“旅游+”正在成为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和时代潮流,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日益深远影响,迎接一个新时代到来。

  “+”就是跨界,就需变革,“旅游+”,往往是管理体制的空白点、是矛盾纠结的交织点,也是各种经营机制创新的突破点,更是推进深化改革的攻坚点。推进“旅游+”,还可倒逼改革开放深化,带来潜力无穷的产品、致力创新的精神、开放共享的态度。

  ▶推进“旅游+”是否已经具备现实基础?是否已经到了推进“旅游+”的时候?

  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旅游业正在迎来一个大调整、大变革、大跨越的新阶段。随着旅游业规模越来越大,影响力越来越大,综合功能和渗透力、引领力越来越强,地位越来越突出,已经从利用相关资源的“+旅游”时代,跨越到以旅游为主导引领的“旅游+”新时代。我国旅游业已经集聚能量,具备推进“旅游+”的能力。应充分发挥旅游在要素配置中的催化、孵化、放大、集成作用,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优化、放大和整合作用,为相关领域发展对接强劲的市场需求,提升全社会的创新活力,不断创造出新产品、新业态、新业务、新模式,构建新的发展生态。

  同时,“旅游+”是时代赋予旅游业的新使命,是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国家整体发展为“旅游+”创造了外部需求和条件。新常态需要转换创新驱动、新范式,新常态需要找到新引擎,促进新生态发育,鼓励新业态。“旅游+”可以成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引擎,旅游不断深度融合于“四个全面”和“五位一体”建设,提升全社会创新力和生产力。未来20年乃至35年,将是中国旅游业发展更好更快的黄金期。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旅游就进入大众化日常性普遍消费阶段。我国人均GDP超过7000美元,正处于旅游消费需求爆发式增长的时期。

  由于没有建立一个能真正全面统计和核算评估旅游业综合贡献的完整的统计体系和调查方法,实际上我们对旅游业贡献的测算一直是低估的。影响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准确测算,最大的实际上是旅游总人数这个母数据。研究发现,国内旅游者人数统计数字与我国交通客运量等宏观数据严重不匹配。2013年我国客运总量为212.2亿人,34.892亿人次旅游者仅占客运总量的16.44%。我们采取旅游卫星账户方法,以国家统计局、国家旅游局公布的各年度统计公报、旅游抽样调查、统计年鉴为基础,测算了我国旅游业对GDP直接贡献和综合贡献,对就业的贡献。主要测算结果为:(1)2013、2014两年旅游产业对GDP直接贡献均超过7%,对GDP综合贡献均超过10%。(2)旅游产业间接带动增加值超过15000亿元,对GDP增长拉动点数1%左右,对GDP增长率贡献超过10%。(3)交通运输、住宿、旅游购物、餐饮对旅游业增加值贡献近90%。(4)2012年旅游产业综合带动就业人员超过6000万人,2013年接近7000万人,分别占当年总就业人员比例为8.07%、9.00%。

  “未来已经来临,只是尚未流行”。我们需要把握时代赋予的新机遇、新使命,实际上,“旅游+”已经成为一个现实存在,“旅游+”正在充分利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各方面建设成就而不断拓展丰富。社会越发展,“旅游+”的内容和形式就越丰富。“旅游+”有开放性、动态性,“+”的对象、内容、方式都不断拓展丰富,“旅游+”的速度也越来越快。“旅游+”已不是一个停留在字面上的概念,“旅游+”正在汇成一股越来越强大的力量,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战略性和全局性的影响,推动一个新时代的来临。

  要真正推进“旅游+”,要以开明包容的态度,营造开放包容的发展环境,要有“羊毛出在猪身上”、“种豆得瓜”的开明观念。让我们共同做好这个“+”号,“+”出广阔前景、“+”出美好生活、“+”出世界旅游强国梦,共同开创出中国“旅游+”新时代。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合作加盟 | 招聘英才 | 网站声明 | 网站律师
中国品牌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和个人禁止使用

中品网(北京)国际广告有限公司全权负责运营维护,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4427998

北京环盟国际文化传媒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京ICP备14056936号-1